柔晶美网络工作室

柔晶美网络工作室,倾心于web技术的博客站点

关注我 微信公众号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 > 博客日记

致农村孩子:你需要更多的是努力

2019-11-10 admin 文学  1552

大山,教会了我怎么谋食,怎样生存。

大山,教会了我怎样在艰难的环境里寻找到栖身、裹腑的居所。

大山,教会了我怎样富于耐心和坚韧。

大山,教会了我咬着牙坚持到底的顽强。

我从孩提时代以及青少年时代就是从乡村的麦秸垛、山溪、小树林、草甸子、野酸枣坡滚大的、玩大的,我没有城市里孩子的各种玩具,乡村土地上的蝴蝶、昆虫、小鱼、野兔……这些就是我们那些孩子的玩伴。

尽管没有条件像城里人一样过富裕的生活。但仍然有一颗追梦赤子心,也知道要跟着时代跑,知道要刻苦,要努力,不然就继续在山里种田,放牛。

这里是我所孰知的小村庄,如果展开想象,或者运用一些适当的修辞手法,它应该是是一座如梦似幻的江南水乡。

空气中有一种来自上古时期特有的芳香,那是水墨的香,那是蓝天白云的映辉,那是土砖里爬出的昆虫的摇曳。

其实。我很喜欢回老家。

那是个很落后的穷地方。我总是很着迷于乡村,绿野和村庄。我喜欢听在那村口里的一条小溪的叮叮咚咚流水声。回去的时候,过路的村人都会亲切地打打招呼。

这样说来,似乎更像是一个人人羡慕的世外桃源。

乡村,似乎永远是一个诗意的词。

然而,如今的乡村,似乎不再古典,不再富有诗意,那一种贫富悬殊的巨大落差感,早已把乡村那种特有的淳朴割裂得千疮百孔。

也许土地、庄稼仍在,然而蔬菜和粮食却不在了;

也许如唐诗宋词一样的月光仍在,然而那摇着蒲扇在月光下的情形却不在了。

从大山里走出的人,注定有很多东西是走在了后面。

当大家讨论泰国、柬埔寨、普罗旺斯的时候,我却还在为那一树板栗暗暗叫喜,为那一条幽静的小道,为那一座树木葱郁的大山……

这也是一种美好,但眼睛仅限于此,这算是一种“井底之蛙”吗?

没有少年宫,没有钢琴和安徒生童话。

但知道哪一种野菜人可以吃,哪一种野菜猪可以吃。

受伤了,流血了,就从山坡的石皮上找到一种叫刀刀草的草药,用石头捣烂,涂抹在患处,不时便疼痛大减,马上止住了流血。

而所谓的看花谢花开,看日出日落……这样的诗意生活,其实也是最简单的。它不需要你花费太多,只需一颗安静的心,一颗淡薄的心。然而,这真得容易吗?

尤其对于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人,告诉他要淡薄,要不在乎金钱和地位,这多少有些强人所难。因为大多数大山里出来的人,他们之所有走出来,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,他们太穷,所处的环境太恶劣,哪怕如今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,农村被看作是福地,但那终究不是山里人的看法。

越是渴望一种奢华,或高贵,反而越容易陷入一种沉沦中。当我看着这些当初自以为可以让我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东西时,我感到苦恼。

有一天,终于背上行囊,去远方追求自己的梦,说白了,更多的是为了不让自己的肚子挨饿。

一同背上的还有理想,和一本诗集。

平生第一次坐火车,总是觉得好奇,然而坐上去,却发现远不如家里的矮板凳舒服。

但好奇心并没有减退。

远方的生活并不好过。

饿一顿,饱得那一顿却迟迟不来。

于是怪自己当年没学会愤世嫉俗,不懂得向生活呐喊,只知道埋下头,啃着馒头,为自己的生活默默流泪,默默较劲。

一颗沉默的嘴巴,一颗沉默的心,一颗沉默的腿……仿佛整个身心都是沉默,这注定不是大家期待的,一个大山里的灵魂,就这样被沉默着,越来越沉默。

不去咖啡馆,那苦涩的味道,大山里的人不愿意掏钱去喝。

不去KTV,那喧嚣的场景,大山里的不愿意掏钱去唱。

不去讨论,不去推杯换盏……偶尔有朋友来,更愿意自己炒一两个家常菜,便算是招待。偶尔也在手机里放放音乐,也总听不来现在的歌,反而喜欢郑智化、陈百强,或者喊几句陕西民歌。

更多的时候,躺在那张简陋的硬板床上,看海子,看聂鲁达,看爱默生。

于我,星星便是一道风景,坐下来什么也不说便是朋友。

因为,从小父母便告诉我,要去每一个人为善,要用微笑面对一切。

于是,我始终怀着爱对待每一个人,用微笑面对每一寸土地,哪怕是那些年我整天面对的是一头老黄牛和一块荒芜的黄土地。

我的笑,连我自己也分不清,是笑,还是哭。

文章评论


需要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
热门评论
0条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