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期末放假时(中学篇)
2015-06-22 admin 文学 1733
今天天气很好,难得的冰爽夏日。上午第三节课,校门口传来急促的鞭炮声----高考成绩揭晓了。
每年的6月都令无数的学子和家长感到无比的紧张和忙碌,人生的十字路口的重大选择,也就是中考和高考了。“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”科举早已被鲁迅等一批文人的炮轰下消失了,但高考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“科举”呢?进入名校,就有了更好的软硬环境助自己成长,找工作时的毕业证也高人一等。
如果时光倒流,让你回到中学时代重新选择,你会如何做呢?答案是因人而异的,对于我们这些师范生来说,如果重新选择,绝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师范类学校。90年代的师范生是每个学校学习上的佼佼者,像我们那年的段屋初中,也就两个人,其中一个还是靠复读才达到分数线的。2002年之后,开始有了戏剧性的变化。
80后的初中生活是苦涩的。当时段屋乡只有一个初中,离学校远的只能寄宿在学校,于是,吃住成了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最大困难。那时的农村家庭都条件差,根本没有钱给孩子在校买菜买饭。我们一周上5天半课,周六下午回家,周日下午返校。父母让我们背着一袋米,带着热腾腾的母亲炒的干菜,跋山涉水来到学校食堂的仓库前,等待食堂的老板来称米。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,当年的食堂老板段先林才睡眼朦胧地来到木窗前,喝一句“下一个!”登时排前面的学生迅速把米背到房间里称。最令人痛苦的是,仓库满了后,段先林将窗一关,门一锁,一句不坑就走,留下目瞪口呆的我们----又要饿饭了。那些年,不少学生受不了这种艰苦的生活而辍学。
喝水,是第二大难题。那里学校有口井,仅能供应厨房用水。我们常常要到山脚下的小溪取水,饮用和洗刷都造这溪水,常有人喝得拉肚子,得胃肠炎等。一到缺水的冬天,溪水渐渐干涸,我们只好去遥远的河里取水。那时常有学生偷偷爬到学校厨房的水池取水,刚舀了桶水就被段先林发现了。他气得脖子青筋一鼓一鼓,边跑边骂:“混蛋,快倒回去,想死了是不?!”
一排土胚瓦房,就是我们整个学校住宿生生活战斗的地方。床也很有“勤俭节约”的特色,一间大教室里,摆上三排木架(两层),横着铺上一排床板,床铺没有界线,可以挤下很多学生。我们装满生活用品的箱子就放在床底下。我的木箱是父亲亲手做的,哥哥用过两年,没读下去外出打工去了,便留给我用。那箱子很结实,经过10多年的折腾,现在依旧静静地躺在老家,每当看到它,我总会感慨万分。
初中三年,印象深刻的老师有三位:一位是班主任谢观音老师,年轻、充满活力,戴着一幅厚厚的近视眼镜,教我们语文;一位是教我们数学的段延安老师,很瘦、很阳光的中年男老师;还有一位是教我们物理的老教师,姓谢,待人和蔼可亲、教学经验丰富。他们是在人生道路上给予我最多帮助的老师。
那时的小学要经过升学考试,成绩达到分数线才能升入初中。我们小学每年都有一半的学生达不到分数线而外出打工。刚升入初中的我,是那样的懵懂。(待续)